巴黎的自由女神像與『全面啟動』橋
比爾哈克姆橋落成於1905年的鋼骨拱橋,跨過塞納河連接巴黎的15與16區。橋的底層是汽車、行人與自行車用,鋼架的上層則是高架的地鐵。多數人會對此處有印象,大概是因為電影「全面啟動」曾在此處取景。由於有造型優美的鋼製橋柱和艾菲爾鐵塔作為背景,比爾哈克姆橋也是許多亞洲新人拍攝婚紗的熱門景點。
從比爾哈克姆橋下到塞納河中間狹長的天鵝島繼續往其西南端走,過了Pont de Grenelle後,在其橋墩前可看到一尊縮小版的自由女神像。這尊小自由女神像是紐約版的四分之一大小,高22公尺。在法國贈送美國的大自由女神像於紐約矗立的三年後(1889),小自由女神像也在巴黎設立,這是由巴黎的美國僑民為紀念與慶祝法國大革命一百週年所設。
巴黎的這尊自由女神像原本是朝東面向艾菲爾鐵塔,在1937年因為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,而轉向西面朝向博覽會場的方位。巴黎的小自由女神像除了會更改方向外,甚至還曾遠渡重洋到日本過。1998年為了慶祝日本法國年,這座14噸重的雕像被運到東京灣的台場展出一年,或也是日法兩國相互欽慕的的呈現。
而巴黎除了天鵝島的這尊小自由女神像外,在奧賽博物館還有一尊更小的。這尊『小小』自由女神像是由法國雕刻家為了1900年的巴黎博覽會所雕刻,並於盧森堡花園展出了超過一世紀的時間,直到2014年才改移至奧賽美術館展出,盧森堡花園的空缺則由銅製的複製品替代。這些眾多自由女神像的最始祖原件,以及首尊複製品,則是收藏在上次介紹的工藝博物館。旅人來到巴黎,不妨去看看這些自由女神像。
▌如何正確地使用各種鏡頭來幫影像說故事
我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問,去歐洲旅行要帶什麼鏡頭。而最常見的回覆就是帶廣角鏡就好,因為歐洲大景多,帶廣角鏡才拍的下。這其實是相當糟糕的建議,因為在錯誤的場合下,使用廣角鏡反而會讓畫面中的元素分散,讓照片變得空洞沒有重點。事實上,我在拍攝比爾哈克姆橋時,望遠與廣角鏡頭的使用比例是接近一比一的。
每個鏡頭都有不同的敘事用法,絕非只有廣角鏡可以拍進比較多東西、長焦鏡可以拍比較遠的物體而已。在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中,我將深入講解每種鏡頭的敘事技法與使用場合。同時搭配實例說明,如何透過各種鏡頭,使用放大誇飾感、壓縮感、日常感、時間感、縱深層次感等方式,來幫助你拍出更美、更有故事感、更能觸動人心的照片。課程正在進行募資中,期間有六折優惠,詳情請見課程網頁:https://ps.yottau.net/3l2gu8